六大茶类视频 六大茶系适合人群_茶知识_茶美文

茶美文>茶美文>茶知识

六大茶类视频 六大茶系适合人群

时间:2023-06-06 14:39:33 作者:我是一条小青龙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六大茶系适合人群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六大茶类视频和六大茶系适合人群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六大茶类视频 六大茶系适合人群1

六大茶类视频 六大茶系适合人群

绿茶=①鲜叶→②萎凋→③杀青→④揉捻→⑤干燥

还记得上期的分组吧,不记得也没关系,我再说一下:

第一组:绿、黑、黄;第二组:红、青、白,下面一一介绍各类茶的工艺特点。

第一组:绿、黑、黄

黑茶:①鲜叶→②杀青→③初揉→④渥堆→⑤复揉→⑥干燥

可以看出,跟绿茶相比,黑茶没有了萎凋,而是直接杀青,并且在首次揉捻后增加了一个“渥堆”的工艺。这个“渥堆”就是正儿八经的发酵过程了,普洱熟茶也有这个工艺。所以黑茶和普洱熟茶才是真正的发酵茶。而发酵茶都一个特点:性温,养胃。

黄茶:①鲜叶→②杀青→③揉捻→④闷黄→⑤干燥

黄茶与绿茶的工艺很是接近,唯一不同的是在揉捻之后干燥之前加入了工一个闷黄的艺。闷黄是黄茶独有的一个工艺,因为有此独门绝技,口感上与绿茶相比大不相同。黄茶不再像绿茶一样以鲜爽、清香打动人,而是以汤感醇厚、甜度高、香气特殊(氧化香)吸引茶客。

第二组:红、青、白

红茶:①鲜叶→②萎凋→③揉捻→④发酵→⑤干燥

相比绿茶,红茶没有杀青,目的就是为了保留氧化酶,以便在第4部的时候进行充分的酶促氧化。这里要纠正一下“发酵”这个词的准确性,其实这个步骤是纯纯的“氧化”过程,并不是“小动物”参与的发酵过程。另外,在干燥这个环节,红茶也有着很多的分类,比如工夫红茶善用烘;晒青红茶则主要依靠晒。

青茶(乌龙茶):①鲜叶→②萎凋→③摇青→④杀青→⑤揉捻→⑥干燥

乌龙茶的风格主要依赖摇青,摇青其实并不神秘,就是将茶青放在摇筛中不停晃动,让叶片相互摩擦、摩擦,一下一下似爪牙,似魔鬼的步伐似(骚瑞,跑题了)。需要强调的是,摇青发生在杀青之前,也就是氧化酶贼拉活跃的时候,所以乌龙茶是赤裸裸的接受了酶促氧化,并依赖酶促氧化形成了“绿叶红镶边”的独特风格。

白茶:①鲜叶→②萎凋→③干燥

从工艺上就可以看出,白茶在六大茶类里,是被干预最少的茶类,基本是一个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的茶类。白茶虽然仅仅采用了萎凋工艺,但萎凋的时间灰常长。“萎凋”这个环节本身,是带有轻度氧化参与的,而白茶的这种“一萎到底”的程度,事实上经达到了中度氧化的程度,并且这个过程中,氧化酶是充分参与的,当然白茶的氧化程度如果与红茶相比的话,那只能算“酒量”一般。

总结一下:这一组茶类都是“酶促氧化”的资深参与者,可能有小白要问了“青茶不是有杀青环节么,为什么还能氧化?”是的,有杀青没错,但是在杀青前的“摇青”环节,它就已经跟酶促氧化同流合污过了,接下来的杀青,是为了固化之前的酶促氧化(摇青)成果,防止全面氧化变成红茶的傀儡。

好了,这一篇有拖堂的嫌疑,希望我这样说话,能让大家简单、轻松、愉快的掌握我们的国粹:六大茶类。简单掌握六大茶类不为别的,只为在以后聊天、吹牛、装X的过程中,快速提升B格,让人觉得你不光会说,而且说得貌似是那么回事。现在知道了吧,这其实是一篇很有实用性的文章,那么这个公众号是不是应该持续关注……大家好好寻思寻思吧。周末将至,逮着机会聊茶的时候,别忘了把我们札记的内容活学活用,祝各位周末愉快,我们下周见。

中国科学院李强与方舟子商讨:普洱茶到底还能不能喝?

笔者的茶:熟普洱、生普洱、龙井茶(左起)

陈君石眼中的“差错”

众所周知,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集蜂曲霉等菌株产生,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强致癌物质和剧毒物质。所以,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会极大地威胁着消费者健康。

但在自然环境中,黄曲霉又是是粮食和食品中最常见的真菌,在仓储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气条件不良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由于普洱茶的发酵和仓储存在高温、高湿的特殊性,人们对普洱茶是否会受到黄曲霉污染并产生致癌物质存有疑虑(李亚莉等,2023)。

较早引起人们对普洱茶饮用安全问题关注的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建玲等在202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随机抽取广州某茶叶市场湿仓储存普洱茶70份,有8例(11.43%)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超出国家标准规定限值”(陈建玲等,2023)。

论文中表1:标的为黄曲霉毒素超过国家食品标准的样本编号

在2023年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若恒等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在2023年从广州市荔湾区茶叶批发市场采取随机方式购买140份普洱茶样品(普洱熟茶82份、普洱生茶58份)中,有8份(5.7%)检出黄曲霉毒素B1,但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论文中表1:黄曲霉毒素B1含量

对于上述两个结果,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周红杰给出的解释,100%检出阳性值得商榷,不排除其他物质干扰造成的“假阳性”问题。在其2023年发表的文章中,通过模拟发酵试验,周红杰认为:普洱茶的晒青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虽然发酵初期黄曲霉能在茶样中生长繁殖,但在发酵后期黄曲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生长在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最终不产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从制作工艺讲,普洱茶的发酵过程是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论文中给出的样品照片

方舟子给出的“证据”

笔者和方博士曾有一面之缘,2023年4月21日,方博士曾受邀参加我们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做专题报告。

方博士(左)和笔者的合影(摄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先说句题外话:作为学者,我们应当摆事实、讲道理,就学术而学术,不应该人身攻击。我也希望网友们能够这样做,骂人不解决问题,得讲科学、讲民主。

笔者找到了方博士提到的两篇论文:

第一篇是农科院油料所在化学行业分析化学领域优秀级杂志“Talanta”上发表的题名为“高灵敏度快速检测用黄曲霉毒素B1高选择性免疫层析试剂”,笔者认真地看了一遍,对于试验样品中的“普洱茶”,文章并没有说明来源。这也就是说,不排除为了验证方法的可靠性,专门选择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过的普洱茶及花生样品。

文章中并没说明样品来源

再来看方博士提到的另一篇文章:“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普洱茶黄曲霉毒素含量检测”,该论文是由云南农大副校长徐昆龙等人2023年发表在《国际食品学杂志》第18期上的,按照论文中的表述:“在西双版纳、临沧、大理、宝山、普洱等五个主产区,每个产区选择三家茶叶公司,各提供一个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样品,样本总数30个。”

该论文最后给出的结论是,除了7个样品黄曲霉毒素B1含量很低(<0.05毫克/公斤)外,其他样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虽然污染水平低于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但却高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标准要求。

文中表3给出的分析结果

从上面给出的分析结果看,无论是从分析方法还是取样方法上都否定了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周红杰给出的解释。

这个分析结果表明:

(1)这30个样本在云南农大做分析时,没有出现“假阳性”的问题;

(2)这30个样本在云南农大作分析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黄曲霉毒素B1等污染的情况。

而且这个分析结果还排除了这样一种情况:部分茶厂因产品保存不善,致使成品茶受潮发霉,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这一点从生茶和熟茶的样品编号就可以看出来。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由于工艺控制不严格,导致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无论是生普洱、还是熟普洱,都存在这个问题。问题出在工艺上!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秋霜等曾于2023年对12份陈香普洱茶进行过检测,并未发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王秋霜选择的样品

除此之外,还有李亚莉等在2023年发表的论文,称“以普洱茶发酵阶段样、市售普洱茶及受污染普洱茶为实验材料,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所检成品茶样、标准样、发酵阶段样中均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B2,G1,G2。研究结果为普洱茶质量安全及饮用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了依据。”但笔者该结果持怀疑态度,不能排除“假阴性”——即检测不出来的可能。

权威说法:风险极低!

普洱茶究竟能不能喝?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2023年向卫生部报送了《中国居民乳与乳制品黄曲霉毒素暴露的初步风险评估》的报告。报告指出:根据2002年我国营养调查数据库中饮茶人群每人每天平均饮茶叶量、茶叶浸泡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由普洱茶浸出到水中的最高浸出率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调查饮用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最大检出值数据,以饮用最高污染量普洱茶额外增加我国人群肝癌死亡率为指标,评估认为由普洱茶摄入而增加的肝癌年发病率为每1000万人不到3例,仅为肝癌发病率(接近万分之三)的千分之一,由于该估计是基于最高摄入量的最坏估计,所以可以推断,一般饮茶人群通过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普洱茶摄入所增加的肝癌发病风险应该更低。

两杯普洱我都喝!

照片中的茶饼,我存了有些年头,刚才泡的两杯普洱我也都喝了!

个人认为:比起吃烧烤、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来说,喝点普洱诱发癌症的几率确实很小。尽管如此,我认为还是应该从工艺上、国家标准上进一步完善,要重视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的监测,加强普洱茶生产储存过程监管、改善普洱茶生产工艺,让老百姓喝得放心才对!(本文来源:今日头条,中国科学院李强)

特此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普洱茶平衡饮食结构的改变

有数据显示,与1985年相比,中国男人的平均腰围增加了13厘米;而女人,虽然20年来胸围与臀围增长只有1厘米,但腰围变化同样惊天动地。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计算,中国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

当下富足的生活,悄悄改变了中国人以五谷杂粮为主的饮食结构,零食、下午茶、宵夜等,国人几乎每天都超标摄取高油脂、高糖分、高蛋白、高盐分的食物,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中国的肥胖症”。

在中国,发病率不断走高,经卫生部统计数据,每21秒会产生这样一个患有‘代谢综合症’的病人。每13秒就有一个死于这类病症。而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饮食平衡打破后,其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亚健康人群的扩大,让大众意识到普洱茶显著的养生功效正好能够平衡目前的饮食结构,除了西南地区和珠三角这些传统的普洱茶消费市场外,近几年,北方地区普洱茶市场崛起,消耗成倍数增长。

很多读者一直在纠结于选择普洱茶的台地茶还是古树茶,科学家按照茶叶的检测目录与标准进行化验,台地茶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古树茶,尤其茶多酚、茶多糖、维生素等,统称为植物营养素部分优势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云南一些科研机构始终认定台地茶的品质高于古树茶的原因。

但是按照生物医药的发酵原理,却发现古树茶具备诸多的“药源储备”。以脂类物质为例,如磷脂、甾醇、萜类、蜡及脂溶性色素均高于台地茶,其优质脂肪酸为十六碳、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50%。这些物质在半厌氧状态中产生大量次级代谢物,而这个次级代谢物已含有“药”的络合体,更具“药食同源”的特征。

因此,更倾向于古树茶偏重于“药源”属性。对这些结论陈杰先生曾这样说道:“这些实验并不是要证明台地茶好于古树茶。相反,我们始终认为,古茶树相对普洱茶而言是最佳选择。台地茶要逊色于古树茶,这是因为古树茶的酶类与生物碱高于台地茶,其中内源酶高于台地茶几十倍。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是后陈化过程‘酶促发酵’的使然。

台地茶虽然也是乔木大叶种,也来源于古茶树,有着同样的基因。但矮化与密植的原因,使它物质的积累更偏重‘茶’的属性。”十多年来,外界对普洱茶的争议与质疑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应当感谢这些争论。

以上内容是关于六大茶系适合人群和六大茶类视频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普洱茶的基本知识大全 普洱茶详解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本文标题:六大茶类视频 六大茶系适合人群

本文链接:http://m.chameiwen.com/article/4495.html

使劲推荐

六大茶类视频 六大茶系适合人群
六大茶类视频 六大茶系适合人群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六大茶系适合人群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六...

普洱茶的基本知识大全 普洱茶详解
普洱茶的基本知识大全 普洱茶详解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普洱茶详解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普洱茶的...

教你如何品鉴一款新普洱熟茶的真假 教你如何品鉴一款新普洱熟茶的好坏
教你如何品鉴一款新普洱熟茶的真假 教你如何品鉴一款新普洱熟茶的好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教你如何品鉴一款新普洱熟茶的好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

对于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有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评估
对于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有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评估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普洱茶有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评估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普洱茶的渥堆是什么意思 渥堆是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
普洱茶的渥堆是什么意思 渥堆是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渥堆是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普洱茶名山名寨 名山古树普洱茶价格表
普洱茶名山名寨 名山古树普洱茶价格表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名山古树普洱茶价格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

新会柑普茶的制作方法 广东新会柑普茶的功效与作用
新会柑普茶的制作方法 广东新会柑普茶的功效与作用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广东新会柑普茶的功效与作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

万里茶道遗址 万里茶道遗产点及其故事
万里茶道遗址 万里茶道遗产点及其故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万里茶道遗产点及其故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

喝茶会上瘾吗?年轻人会有害身体健康没 喝茶上瘾是怎么回事
喝茶会上瘾吗?年轻人会有害身体健康没 喝茶上瘾是怎么回事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喝茶上瘾是怎么回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

天价茶与低价茶除了质量还能体现什么价值 天价茶与低价茶除了质量还能体现什么品质
天价茶与低价茶除了质量还能体现什么价值 天价茶与低价茶除了质量还能体现什么品质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天价茶与低价茶除了质量还能体现什么品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

精选茶知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