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_种植_茶美文

茶美文>农业>种植

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

时间:2024-06-23 14:49:37 作者:还看今朝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

五月十五大端午——老家岩泊渡的仲夏狂欢节

【 缘起与内容提要 】 本文为系统回应同学问我对老家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二端午”说的意见而写。为此,我首先陈述了自己儿时的老家端午节的快乐记忆、工转文改学宗教学专业读博之后对端午文化的持续关注和基本认识。这些,是我反对“二端午”说的情感渊源和理论基础。然后,综合亲眼所见和媒体报道,展现了老家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特别是同期龙舟赛在乡亲们热情守护中的惊艳发展,和从乡里小圈子游戏到闻名三湘乃至更广的大众狂欢的突变而导致的名号困惑。对此,我在证伪“二端午”说的同时,以自己在今年五月十五早上在微信朋友圈发出“ 恭祝亲友大端午快乐! ”贺词的事实,表明了公开支持用“ 大端午 ”指称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的坚定立场。最后,综合后得知的今年五月十五当日(西历2021年6月28日)晚《湖南新闻联播》报道《 农历五月十五“大端午” 各地龙舟竞渡过佳节》的画面与解说,确定: 省台正名“大端午”,名正言顺惑全无!

“端午”一词,据我马马虎虎的记忆,在老家湖南慈利岩泊渡出生、成长、求学、砍柴、种菜、养猪、做饭、务农……这经历丰富的十四五年里,是没怎么听说过的。

尽管如此,在我老家,和全国许多地方夏历五月初五端午习俗基本相同的节日还是有的。只是这个和五月初五端午习俗近同的节日,在我老家是在夏历五月十五过的。老家人通常说“过十五”,而不说过端午。在我的记忆里,听说“端午”这个词儿,并把它和老家的“过十五”对应起来,还是在上小学之后才听老师说的。

说到岩泊渡的端午节,不论是过去我在那时的岩泊渡公社,还是后来的岩泊渡乡和岩泊渡镇,在行政区划上的岩泊渡范围内,存在三个日子而各不相同的端午节。这三个端午的兴行范围,以岩泊渡渡口为中心,按澧水河的上中下游划分,分别是:坪山及其以下过五月初五,篢市及其以上过五月二十五,这二者之间的狭义岩泊渡过五月十五。(笔者对这一区域界限的了解不一定准确,欢迎指正)

在这三个时空不同的端午节中,数狭义岩泊渡的五月十五端午节最热闹,文革期间也没完全中断龙舟赛,犹如狂欢节。至于五月十五过端午吃粽子,得益于外婆的勤劳智慧,每年都是有的,甚至有时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粽子(参见拙文《 外婆的粽子,我的粽子 》)。为了不致误会,本文所说岩泊渡,若无特别说明,皆指在五月十五过端午节的狭义岩泊渡。这个狭义岩泊渡,是我出生并上过9年学的地方,我的端午与赛龙舟记忆就从这里开始,是我的基本生活习俗形成的地方,是我生活习惯意义上的老家。

大概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因班上有了来自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大队(现在称村)的同学,我才开始略微留意这一节日同名近俗不同时的差异。老实说,除了好奇的注意到时差之外,也没留意其他什么,且并不在意这一明显差异。

岩泊渡的端午龙舟赛,早先主要是在岩泊渡口上下的澧水河段上进行,随着河床与建设的变迁,龙舟赛场下移到了大桥和老渡口之间。

澧水,在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中最小,但最清澈。屈原《九歌·湘夫人》有“沅有芷兮澧有兰”之咏,以兰配澧,当系道法自然,我喜欢。屈子行吟澧水时,或许还曾在岩泊渡小住?我小时的岩泊渡,澧水河上还没架桥,车渡也是在1970年代建枝柳铁路时才开通的。我见证了岩泊古渡(人渡)从撑杆划桨人力船到机帆船的发展。那时的澧水河水,清澈见底可直饮。每当读到或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鱼翔浅底”句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儿时所见鱼翔澧水河底的场景。

在岩泊渡澧水河上建大桥、河边建观礼台之前,看龙舟赛的观众,只能站在河边石板街上或河滩上。河边(包括沿河石板街与河滩),自然形成,既是市场又是观礼台。小时候,老家人到岩泊渡街上去不说上街,而是说“到河边去”。可见澧水河及其河边对当地人之重要。

如今的澧水河已几无航运,公路铁路主导运输之后,再加几次洪水的冲击,河边石板商业街已不复存在。“到河边去”这个说法,会因澧水河的存在而续存,但其中所蕴逛街购物意涵,恐怕已随商业中心的转移而消失了吧。

我跟大人挤在河边石板街上看龙舟赛的时候还很小,说是看,实际上只是穿过不太稳定的大人们之间的身逢,忽闪着看看,视觉记忆并不太清晰。反倒是每到端午季,就仿佛有龙舟赛时的喧天锣鼓声和震山号子声在我耳边回响,这是老家端午龙舟赛留给我的深刻听觉记忆。

1998年初夏,当时还在大连的我,第一次尝试自己独立包粽子。虽然从那以后只要我在家过端午节,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但恐怕当时这么做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找回儿时的口感和味觉,除此之外,没太多其他考虑。系统性关注端午,是迁居北京之后的事。尽管如此,大概也正是外婆的粽子留给我的强烈味觉记忆,唤醒了我对老家的端午节等传统行事的回忆。

西历2005年,我改行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读博(同时迁居北京)之后,因学位论文做道教科仪研究而特别关注礼仪,同时也特别关注和礼仪密切相关的节日。其间,了解到端午节的远古仲夏节来源说。

可是,古人的仲夏节,是在啥时过?是在阳历夏至过?还是在阴历午月(包含夏至的阴历月,对应夏历五月)望日(月圆日,标称化为十五日)过?是一个区段?还是一个日子?( 严格讲,午月是指阳历自芒种节起至阳历小暑节前的一个阳历月。不过,经过先贤调适的阴阳复合历法夏历之规范,夏历之阴历五月一定要包含夏历之阳历午月的中气夏至 —— 阳历 回归年之正午,因此,阴历五月也可称午月 )

有主张端午来源于夏至节者。但现在的夏至日,难见普遍性相关民俗活动,反倒是有一些地方在夏历五月十五阴历仲夏日过端午节。这很可能是由于阳历夏至节不便于大众记忆,于是,阳历夏至过仲夏节的习俗,逐渐转移或集中到阴历仲夏日—— 午月望日 ,数字纪月纪日出现后又标称化为五月十五。中秋节不在阳历秋分过,而在阴历八月十五过,大概也是由于类似原因。至于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出现,大概是由于数字纪月纪日的出现和对“五”的崇拜,于是许多地方的端午节又转到了重五日——五月初五( 基于数字纪月纪日的建寅夏历,午月才是阴历五月,因此,所谓重五说亦当基于夏历。周历建子,午月为阴历七月;商历建丑,午月为阴历六月 )。这种渊源关系是可能的。因此,在夏历五月望日(标称化为十五日)阴历仲夏日过端午节的习俗,很可能比在重五日五月初五过端午节的习俗起源更早。这也是我对老家五月十五端午节来源的基本认识。

至于纪念屈原、伍子胥等说法,应当是后来加进去的。关于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的来源,后来又从网上了解到,在家乡有一个来源于纪念出自当地的清末抗法民族英雄孙开华提督(将军)的说法。虽然这只是一个不太确定的地方性传说,但也反映着族人在节日里不断加入对新出贤达的纪念意涵的善良传统。如此一来,节日也就几乎成了先贤祠。这么做,可能也直接导致了对节日真正源头的遗忘,其负面作用,也显而易见。

在夏历五月十五日过端午节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湘鄂和川渝黔东。据人民网2021年6月29日转《湖南日报》报道《 五月十五大端午 沅水浪急桨飞舞 》:

6月27日,沅水溆浦县大江口镇水域,该县举行“大江口·大端午”龙舟文化节,48条“彩龙”、2800余名勇士江中竞渡。

……

溆浦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金中平介绍,溆浦有两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其习俗已沿袭2000多年。相传屈原五月初五在汨罗江投江,其噩耗是五月十五传到溆浦的,因此溆浦人以大小两个端午节来纪念屈原。端午节期间,溆浦人会开展划龙舟、包粽子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溆浦用屈原死讯滞后10天解释五月十五过端午的缘由,愿望是好的。乍一看,似乎也合理,但经不起推敲。离汨罗相对较近的和更远的众多地方的端午节日子是怎么定的?端午节为什么只出现在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个日子?实际上,汨罗的端午节也不局限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而是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五,并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如何解释?

其实,现在流行的屈子故里秭归说,好像是六朝时期才出现的,似乎并无确证。就我所知,屈子故里说,好像还有汉寿说、临湘说、河南南阳说等等,甚至还有张家界说。

不过,我几年前去秭归时有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秭归口音,比慈利周边的石门、桃源、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桑植、鹤峰等几个县的口音更接近慈利话。

莫非慈利人和秭归人拥有共同远祖并曾同居某地?

秭归人在每年夏历五月过三个端午节,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过末端午。

岩泊渡在夏历五月十五过端午赛龙舟,同一行政区划内的紧邻下游坪山(渡)在五月初五过端午赛龙舟,而紧邻上游篢市(渡)则在五月二十五过端午赛龙舟。三渡相距不远,步行往返一日游没问题,视作三渡分工联合办五月的三个端午也未尝不可。再结合口音的相近来看,岩泊渡同相邻的坪山(渡)与篢市(渡)的三个端午,或许和秭归的三个端午同宗?

对端午节,除来源之外,关注较多的是赛龙舟。最早写的直接涉及端午节的文章,也是有关龙舟赛的《 别了,北清赛艇秀!来吧 , 百校龙舟赛! 》(2010.6)。

端午节,在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并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是迄今唯一被列入该名录的中国传统节日,是最具国际化价值的中国传统节日。 也可说是最具软实力的中国传统节日。是需要族人共同呵护、传承、发展和传播的。

如果说耶诞节实为基督教贡献给(北半球)世界的冬节,那么,可以说端午节就是中国贡献给(北半球)人类的夏节。礼尚往来,此之谓乎?

文革期间也不曾完全中断的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龙舟赛,由于乡亲们对传统的热爱和执着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据说已经成了慈利县乃至张家界市范围内保持最好的传统龙舟赛,可能也是张家界近乎唯一持续活跃的传统龙舟赛。

近年来,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龙舟赛坚持每年举办,甚至下雨也照常进行。夏历丙申五月十五(西历2021年6月19日)端午节前,我为观看阔别数十年的老家龙舟赛而返乡,也在家乡专为家人和亲友包制了我在馅料方面有所创新的粽子(参见拙文《 我的粽子,大家的粽子 》)。那年的五月十五端午节一早就下雨,我还以为预定当天的龙舟赛要取消,看不到了。可是,没想到老同学恩海依然冒雨到我家来接我。面对我的犹豫,恩海说:除非落刀子,扒龙船都照常,这就是岩泊渡人的哈蛮(老家说法,大概相当于常被用于形容湖南人性格的“霸蛮”)脾气。大概也正是由乡亲们的这种“哈蛮”,才存活并发展了这份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恩海和我到达赛场附近时,虽然还没开赛,但已是万伞攒动,难以近前。我们勉强在澧水大桥北头挤得一个可以远望河中龙舟的位置。桥头下方西侧,是尚在建设中的观礼台。恩海说:下次来就好看了。

儿时的记忆、四十多年后的再次观赏、亲眼所见和报道中的参与者的热情,无不让我坚信:

五月十五端午节,就是老家岩泊渡的仲夏狂欢节!

什么端午节只能说“安康”不能祝“快乐”之类的说法 , 纯属无稽之谈 。(参见拙文《 强调只能祝“安康”是对端午节软实力的弱化 —— 坚持可说“端午快乐”的战略意义略谈 》)

岩泊渡的端午龙舟赛,本来只是当地人自己玩的热闹游戏,同附近澧水上下游的同类活动以日子初五、十五、二十五来区分,没什么不方便。可是未曾想,当许多人在遗忘传统的时候,乡亲们“哈蛮”坚持下来的丰富节日的乡里小圈子游戏,竟然成了闻名三湘乃至更广的大众狂欢,节日也成了人类文化遗产,成了贡献给人类的夏节。于是,如何指称这一至少在日子上不同于全国多数地方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五月十五端午节,就成了一个问题。

? 2013年6月25日《 岩泊渡的二端午 》

? 2021年6月29日《 【图片】岩泊渡人只过“二端午”——纪2021年岩泊渡镇龙舟大赛_岩泊渡吧_百度贴吧 》

? 2021年6月20日《 慈利县岩泊渡镇成功举办二端午龙舟赛 》

? 2021年6月7日《 慈利县岩泊渡镇二端午龙舟竞渡等你来嗨! 》

? 2021年6月24日《 岩泊渡镇举办“二端午”包粽子趣味比赛 》

? 2021年6月28日《 慈利县岩泊渡“二端午”龙舟比赛精彩上演 》

? 2021年6月30日《 岩泊渡镇:澧水竞舟,共“嗨”二端午 》

岩泊渡当地人只过一个端午节,何来“二”?如前所述,岩泊渡当地并没有用“二端午”指称自己传统的五月十五端午节的沿袭。“二端午”说,不论始作俑者是哪一位,显然这只是一个源于看热闹的旁观者立场的说法。

“二端午”这个说法,在旁观者之间私下里说说无妨。在公共场合这么说,就显得有些不尊重岩泊渡当地人了。因此, 对有关说法,不论从逻辑上讲,还是从情感上说,都是我不能认同的 。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竟然有些当地人也接受了“二端午”说。实际上,如果慈利县,乃至张家界市,都把岩泊渡的包括龙舟赛在内的五月十五端午节看作本县或本市的宝贵文化资源的话,全县乃至全市,都不应该使用诸如此类难免矮化嫌疑的指称。

令人欣慰的是,从龙舟赛会场主席台的布置来看,主席台背板上未见“二端午”字样,是正确的。可是,在龙舟赛主席台背板上,竟然也没能找到“端午”二字,或许还是有点困惑?当然,更可能是岩泊渡本来就不太用“端午”这个词的真实写照。 总之,是不二的!

究竟该如何给岩泊渡的五月十五端午节命名,既可区别于五月初五端午节,又不至于让人感觉有点二?几年前我写《 外婆的粽子,我的粽子 》时就考虑过,也查过,了解到秭归等地有用“大端午”指称五月十五端午节的。但是,当时考虑其他因素,没好意思直接沿用,于是结合夏历五月十五恰好是标称阴历仲夏日的事实,想出了“仲夏端午”这么一个名字。经过几年试用和思考之后,感觉还是用“大端午”简单清晰,再考虑端午节的仲夏节来源说, 五月十五过端午的历史可能比五月初五更悠久、更正宗,配得上“大”字!

于是,在今年刚过去的五月十五早上就用微信发贺词道:

慈利岩泊大端午,

不过初五过十五。

每逢夏历仲夏日,

龙舟竞渡催锣鼓。

恭祝亲友大端午快乐!

公开表明了自己支持用“大端午”指称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的坚定立场。(至于夏历五月二十五的端午节,或可用“ 上端午 ”指称?)

后来又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夏历五月十五当日(西历2021年6月28日)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以《 农历五月十五“大端午” 各地龙舟竞渡过佳节 》为题,报道了包括岩泊渡在内的全省多地五月十五龙舟赛,明确使用了“大端午”一词。

省台不二!

至此, 来历不明的岩泊渡五月十五端午节“二端午”说,可休矣!

今有湖南省电视台给咱岩泊渡的五月十五端午节正名为:“ 大端午 ”!从此以后,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大大的宣传咱的大端午了。

慈利岩泊大端午,

不过初五过十五。

省台不二给正名,

仲夏龙舟送祝福。

恭祝各位夏日快乐得大福!

(文中图片,除标明作者辰阳子摄影者外,其他都来自网络)

夏历戊戌五月十六(大端午次日)/西历2021年6月29日初稿

夏历戊戌五月十九/西历2021年7月2日二稿

夏历戊戌五月卄五上端午(或末端午)/西历2021年7月8日校订并加提要三稿

夏历己亥五月十五望仲夏端午(大端午)/西历2021年6月17日图像版

夏历庚子五月十四日仲夏端午(大端午)前日/西历2021年7月4日再校文字版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元宵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起源于美国。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我们一般为了报答母亲,都会在当天给母亲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母亲节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的节日,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

圣诞节(Christmas),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另外还有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还要什么?

国外类似中国端午节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http://linda.cnpkm.com/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端午节穿的套装儿童有哪些图片 端午节儿童穿的衣服

下一篇:更多种植

本文标题: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

本文链接:http://m.chameiwen.com/article/124686.html

使劲推荐

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
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基督徒端午节图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基督教端午节道具图片大全集 ...

端午节穿的套装儿童有哪些图片 端午节儿童穿的衣服
端午节穿的套装儿童有哪些图片 端午节儿童穿的衣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穿的套装儿童有哪些图片...

端午节的五彩丝线 端午节系五彩丝的意义
端午节的五彩丝线 端午节系五彩丝的意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五彩丝线 端午节系五...

端午节戴红绳扔掉好吗视频讲解 端午节戴红绳扔掉好吗视频教程
端午节戴红绳扔掉好吗视频讲解 端午节戴红绳扔掉好吗视频教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戴红绳扔掉好吗视频讲解...

端午节家长简单祝福语大全图片 端午节家长的祝福语
端午节家长简单祝福语大全图片 端午节家长的祝福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家长简单祝福语大全图片...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陪家人过端午节音乐有哪些歌曲 陪家人过端午节的心情表达
陪家人过端午节音乐有哪些歌曲 陪家人过端午节的心情表达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陪家人过端午节音乐有哪些歌曲...

小孩听的端午节歌曲叫什么名字 端午节歌曲有哪些儿童歌曲
小孩听的端午节歌曲叫什么名字 端午节歌曲有哪些儿童歌曲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小孩听的端午节歌曲叫什么名字...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描写端午节作文300字
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描写端午节作文300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描写端午节的作文 描写端午节...

端午节举办文体活动有哪些内容 端午节举办文体活动有哪些项目
端午节举办文体活动有哪些内容 端午节举办文体活动有哪些项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举办文体活动有哪些内容...

端午节群里的祝福句子大全图片 端午节群里的祝福句子大全简单
端午节群里的祝福句子大全图片 端午节群里的祝福句子大全简单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群里的祝福句子大全图片...

精选种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