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_种植_茶美文

茶美文>农业>种植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

时间:2024-01-17 06:03:04 作者:星路恋途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

“八百壮士”周大发:隐姓埋名一辈子,身份曝光仅4天就辞世

文/李光荣

8月21日上映的国产战争大片《八佰》,将83年前“八百壮士”孤军御敌,死守四行仓库的英雄史诗再度搬上大荧幕。

在“八百壮士”幸存者中,有一个人,“隐姓埋名”,在南京默默无闻地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用他最后的记忆还原了那段交织着勇气和血泪的 历史 。而当新闻媒体将被“冷落”了72年的他身份曝光、被确认为大陆尚存的第4位“八百壮士”仅4天,96岁高龄的他就匆匆赶去“归队”,与他的战友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重逢……

这位亲历过民族抗战血与火洗礼、曾用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老兵,就是湖北省监利市汪桥镇人周大发。

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在医院档案室里,解开布满灰尘的绳索,一份编号为“045”的档案上,出现了“周大发”三个字。档案袋上使用的是繁体字,印着“干部档案”字样,封面上有用钢笔写的“工人”字样,表明了其主人的职业身份。档案中,有十多份相关材料,发黄的纸张,诉说着 历史 的沧桑,透漏出惊天的秘密。

由于特殊的 历史 原因,周大发很少在外人面前透露自己的真实经历,周边的朋友也只知道“他曾经参加过国民党”,但更详细的情况却是无人知晓。但对自己工作的单位,周大发完全敞开了心扉,向组织详细讲述了自己充满传奇的前半生 历史 。

在周大发的履历表右上方,贴着一张黑白半身照片,与发黄的档案纸形成鲜明的对比。照片上的他,表情严肃,眼神坚毅。从档案资料上可以看出,周大发原名周列东,籍贯是湖北省监利县汪家桥,出生日期是1914年6月27日。

周大发,在家里排行老二,祖辈都是篾匠。由于家境贫穷,他12岁开始帮人家放牛、学做竹手工。在洪湖苏区发生了几十年未有的大水灾时,他逃荒外出,到赤壁帮人做竹箱、给地主种田。

1936年,只有小学5年级文化程度的周大发,通过老乡余泽民介绍,在赤壁新店参加了当地的“保安师”,也就是国民党时期地方保安部队。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后,周大发随同保安师赴上海,被补充到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当初周大发进保安师时,由于是顶别人的缺参加,一直用的名字是郭滇初,到了上海88师后,他才正式改用了周大发的名字,这个名字也一直伴随他终身。

周大发到国民革命军第88师不久,八一三事变爆发,日本人攻打上海,周大发所在的524团奉命保卫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也称“四行孤军”)与日军浴血奋战四昼夜,后来撤退到如今上海胶州路一带的英租界,被英国军队关在了胶州路附近的一个拘留所里。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英军才将周大发等300余人交给日方。日本军队先是将周大发等人关押在上海,后被转到了南京关押,两年后才被释放。

周大发在1999年5月1日所写自述中这样说:“抗日,我参加保安师,到上海抗日,上海(大部队)撤退,(我所在的团)死守四行仓库,由英美法三(方)调解,当时南京政府下令撤出四行仓库,(我)被英军拘留上海胶州路。1937年—1941年,日本接管租界,由英军把我们四行仓库人员交给日军,(我们被)押送南京老虎桥关押。1943年10月12日,我被日军释放,到日本合作社做工,(当时)日本还没有投降。日本投降后,我到鼓楼医院工作,1980年退休。”这段文字直白而简单,看不到枪林弹雨,然而那段硝烟岁月恍如昨天。

在周大发的一份档案中,简历中有“1937.7—1937.8.9,在上海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二连步科任下士班长”的记载,说明四行仓库保卫战时,周大发是班长。

在周大发的日记里,夹有一张剪报,是从1988年4月4日的报纸上剪下来的。在这篇名为《上海名人墓园小记》文章中,周大发用红笔画下了这样一段话:“率先进入墓区的是抗日名将谢晋元,这位名将原葬胶州路墓地。”谢晋元就是周大发曾经的团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晋元带领壮士们孤军抗日。当时距四行仓库保卫战已经51年,但是周大发始终惦记着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惦记着这场战斗的指挥者。岁月流逝,他的心却始终和他们在一起。

1990年,周大发的女儿周洁在上海工作。为了看望女儿,年逾古稀的周大发赶到了上海。他特地把女儿带到了四行仓库遗址,一向沉默的他变得很激动,手舞足蹈地向女儿描述了他曾经历的惨烈战争。

“那个时候,我们在这里和日本人打仗,打得很厉害,拼命啊!”周洁回忆,她还记得父亲说过,“谢团长一鼓舞,我们都很玩命。”周大发围着并不大的四行仓库转了一圈又一圈,“那时候,我是步枪手,可班里的机枪手倒下了,我就升任了机枪手,打了好几天。”

这一次,是周大发时隔53年重返曾经战斗的地方,也是最后一次。他在四行仓库足足逗留了一个下午,久久不肯离去。

在南京鼓楼医院周大发档案里,还保存着他主动递交的几份证明材料,都是保卫四行仓库时当时报纸刊登的事迹报道。其中有一份报纸,标题是《忠贞照汗青,胜利莫忘四行孤军,孤军同志,洁身自好,头可断,决不做违犯法纪的事情》,这足以说明在当时, 社会 各界已经对这支孤军奋战的部队给予了很高评价。

档案里还有一份发黄的退伍证书,全称是“四行孤军特准退伍证明书”。这是迄今发现的证明周大发为当年“八百壮士”身份的最有力证据。和这份退伍证在一起的还有一些剪报,都是媒体关于88师的报道,是周大发从当时的报纸上剪下留存的。

1943年11月被释放后,周大发来到位于南京鼓楼大方巷口的一家日本合作社里打杂。1946年7月,经朋友推荐,他来到鼓楼医院工作。在这里,周大发先后从事过炊事员和大内科勤杂工两个工种。他没有想到这一做,几乎就是一辈子。一直到1975年11月,他才办理了退休手续。

由于周大发很少提及自己的过去,因此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竟然是“八百壮士”之一。

周大发真正为人所知,需要感谢一个人——义工小陈,是她首先发现了南京的“八百壮士”。小陈网名“我爱七”,她开始只对这位只有小学文化却时不时地冒出一两个日语单词的“周爷爷”很好奇。他偶尔也会聊到1937年的上海,说起谢晋元的名字,小陈并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她看到“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的报道后才反应过来:也许她照顾了两年多的周爷爷就是“八百壮士”的幸存者。于是,她就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打了电话。

2009年3月27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健中会同上海媒体来到南京与周大发会面,虽然当时老人身体不是太好,但是谁也没想到,3月31日,老人就安然辞世,遗体在南京火化,安葬于南京南象山公墓。老人在生前日记中,牵挂着他的团附他的团,如今他“归队”,终于可以与战友们重逢了。

据周大发的一位亲友透露,曾有人建议在老爷子墓碑上刻上“八百壮士”的“名号”,但周家后人认为老爷子一生低调,不喜张扬,故墓碑还是按普通碑文刻制。

简介淞沪战役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八佰的影评

电影中没有呈现的结局,比《八佰》更令人悲痛唏嘘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些不畏生死的英雄后续的命运竟会如此凄惨……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八佰》的上映可谓是一波三折。

时隔一年,再次观看这部电影,过程并不轻松,或许用“痛苦”二字形容更为贴切——疼痛、震撼,却忍不住想要推荐身边所有朋友走入影院去感受。

因为,它真的值得。

《八佰》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在1937年淞泸会战末期,国民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故事。

其中的三个场面令我心中波涛汹涌,热血沸腾。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弹盾,组成了一个大盾往仓库里攻击,国民用枪打不破,他们使用的方法是往自己身上裹炸弹,跳下去牺牲自己,炸了日本人。当时我的眼泪就已经绷不住了,哗哗的往下流。他们这种舍命为的精神,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当然,有这些勇敢的人,也有那些不敢拿枪,不敢往前冲的逃兵,也让我心里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屑一顾。

在这部场景宏大、剧情悲壮的电影作品中,众多演员,尤其是如魏晨、俞灏明、郑恺等青年演员,奉献了脱胎换骨般整容式的演技,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一度忘记了他们曾经是谁,记住的只有“四行孤军”和他们的那句“来生再见”。

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些为国、不畏生死的英雄后续的命运竟会如此悲惨。

说到后续,则必须先要介绍《八佰》所发生的历史时期与背景

一、历史中的《八佰》:“我们为中国而生,死不足惜”

1.淞沪会战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随处可见死伤的普通百姓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统计死伤30万人。

国民将领陈诚之子讲述日军之残忍

淞沪会战之惨烈、悲壮,不是一言两语可道清,却应被所有国人铭记,强烈推荐大家观看相关纪录片《生死地——1937淞沪会战实录》,优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2.“四行孤军”: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由于中日兵力悬殊,国军部队虽英勇奋战,但仍节节失陷,为保存有生力量、守卫南京,已决定全线撤退上海。

此时,临近“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召开,各国代表已齐聚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对此会议充满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一场“孤军奋战”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决心与信息,以争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强国的介入调停,遂决定令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

88师的师长孙元良最终派出麾下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坚守苏州河以北,率领他们的是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他们的阵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现的四行仓库。

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这四百将士,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

这支队伍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年轻,也缺乏作战经验。

就这样的四百多人,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仓库与租界仅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景观——租界里的中国民众与英美记者,不顾流弹横飞,全程围观着对岸这场中日军队的激烈交战。

战时的四行仓库与对

“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沪上名医陈春仁在多年后回忆起这场战事围观时记录道:“八佰壮士”称不需任何援助,只想要一面国旗。

3.坚守之后缘何撤兵?

中日连日,给对岸的公共租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四行仓库东南角方向,耸立着两个巨大的煤气罐,一旦日军炮火偏离、煤气罐被炸起火,将殃及租界民众安危,半个上海也将不保。

公共租界当局通过外交途径照会中国,要求从人道立场下令孤军撤退。

很快,便下达了撤军令。

虽无法接受,但军令如山,谢晋元只得顾全大局、执行命令。

这便是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此次坚守,“八佰壮士”以四行仓库这一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取得了军事上、上、道义上的胜利,谢晋元因此受到上级通令嘉奖,升任为上校团长。

二、后续:死者易,生者难

1.撤兵后“八佰壮士”被囚于“孤军营”,结局悲惨

“八佰壮士”自四行仓库撤兵后,进入英国租界领域,英军之前原本答应“负责掩护孤军撤退”,使“孤军由租界到沪西归队”。

可当孤军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以与四昼夜血战一般大的代价进入租界时,却立即被英军勒令收缴武器。

孤军以“军人不能离枪”为由,拒绝缴械,双方形成对峙,这时,国民还派人劝说孤军配合英军——可孤军的枪刚交出去,英军就将孤军押上车辆,送胶州路羁留。

孤军被押至孤军营途中

数十万百姓沿途问候

英军之所以轻食诺言,是因日军威胁租界当局:“如果准许孤军通过租界归队,他们将开进租界追击孤军”

——基于此,原本虎胆如斗、凛凛然视日军如鼠辈的“八佰壮士”就这样不明不白束手就擒,在形同战俘营的“孤军营”被软禁4年之久。

“孤军营”四周以铁丝网围困,由白俄兵看守,生活条件极为恶劣。

在艰苦的环境里,团长谢晋元依然严格督促孤军励精图治,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按教育、生产、体育三项内容安排时间,更带领战士平整场地,自盖房屋,逐步开办制皂、织袜、毛巾等工场,使战士学习技能,便于今后生活,生产收入除补贴生活费外,还捐款数千元,支援作经费。

期间,为维护民族尊严,孤军战士曾赤手空拳与白俄士兵肉搏,一百余人受伤,更有四人被砍成重伤,不久即牺牲。

4年的苦熬间,团长谢晋元写下了近50万字的日记。

他在日记写道:“孤军营在租界内几乎与‘俘虏营’无异,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艰苦。”然而谢晋元依旧积极乐观,严格治军,每天早操前还坚持升旗仪式。

由于多次坚决拒绝日伪的诱降,谢晋元最终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乱刃刺杀惨死,享年仅37岁,团附上官志标见状上前捉拿凶手时,亦被刺成重伤。

此后,名振天下的“四行孤军”沦为日军苦役、大部分客死他乡。

2.谢团长遗孀返上海,为幸存孤军辗转求生计

身为英雄谢晋元的夫人,凌维诚同样是一位有胆识、敢担当的女性。

谢晋元,字中民,广东梅州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出身贫寒,自幼励志为国献身。

他的妻子凌维诚则出身上海徐家汇的商人家庭,是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吹拉弹唱样样全能,尤其擅长小提琴,在当时的上海滩,是名副其实的时尚新女性。

谢晋元与凌维城1927年在一次婚礼上结识,当时两人分别是伴郎和伴娘。

尽管凌母对在年代嫁给军人表示担忧,凌维诚还是不顾反对,与谢晋元相恋。

1928年5月初,北伐军在济南遭日军阻止(史称“济南惨案”),谢晋元作为先锋营营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转道汉口医院养伤。

此时,一年前在上海结识的女友凌维诚前往武汉探望,两人感情日渐加深,伤势临近痊愈时,谢晋元向守护在一旁的凌维城求婚。

1929年9月,二人在汉口大华饭店举行了盛大的西式婚礼,宾客云集。

由于战事,婚后两人聚少离多,大多靠通信交流。

1936年上海形势吃紧,谢晋元为了安心,决定让怀有身孕的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到广东蕉岭乡下老家——谢晋元当时的安排遭到了妻子凌维诚全家人的反对。

凌维诚当时本可以随同为高级将领的亲属去重庆,但为了让丈夫安心打仗,仍然听从了谢晋元的嘱托,带孩子前往公婆所在的老家。

一个从小在富裕家庭长大的上海姑娘,猛然拖儿带女到粤北穷乡僻壤,不但要亲自下地挑粪种田,更要侍奉一双年迈的公婆、养育嗷嗷待哺的四个子女及谢晋元已故大哥留下的年幼女儿——这样的日子,凌维诚苦苦熬了10年之久。

其子谢继民在回忆往事时对媒体如是说:

“按照客家风俗,男人是不下田种地的,年迈的祖父也确实无法担负农活,母亲便成了唯一的劳动力。

大伯的女儿谢孟招与我大姐年纪相仿,因大伯去世、大婶出走而无人照料,母亲将她视若己出——这样一来,祖父母、母亲和五个孩子,一家8口人的吃饭问题都要靠母亲种田来解决。

虽然父亲也寄来一些钱,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母亲脱下了旗袍、高跟鞋,摘下了首饰细软,换成当地农妇的粗布衣衫,从头开始学做农活。

生活所迫之下,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播种插秧、浇水施肥、耕耘收割等活计她逐渐都能应付,母亲由一个十指不沾灰的上海小姐蜕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

我无法想象,母亲原是一个衣食无忧、爱好音乐和艺术的女子,日后每天下地播种、挑粪、施肥……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同,但她挺了过来。”

晚年的凌维诚与家人

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凌维诚带着4个子女前往上海,由于钱款不够,路上走了整整两个月。

返回上海后,她得知幸存的“八佰勇士”尚有不少流落街头、生活无着,便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抗日将领谢晋元遗孀昨日抵沪,下榻新新旅社。”

第二天,一些在沪孤军老兵、新闻记者、社会人士便找上门来,使本来冷清的小旅馆门庭若市,先后有近百名老兵诉说了流离失所之苦。

于是,凌维诚毅然担负起亡夫未竟的责任,四处奔走,向社会各界呼吁,到南京找宋美龄求援,无奈均未有回音。

凌维诚与幸存的四行孤兵

其子谢继民回忆:

“在孤立无援下,母亲和幸存的孤兵们想过一起开公共汽车维系生计,还组织过工业服务社,生产毛巾、袜子、肥皂等,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母亲再去上海市政府讨说法。

结果市政府推到社会局,社会局又推到其他部门,奔波了一圈仍一无所获。”

“后来我看文史资料了解到,国民政府当时的工作重点是打内战,汤恩伯曾召开老兵茶话会,动员孤军士兵返回部队,承诺哪怕是普通小兵,都给安排排长职务,但这些士兵没有一个答应如此的“优待政策”

——我曾问他们为什么不接受,他们说:八年来我们吃了那么多苦,打日本人是义不容辞的,但是仗我们打够了,内战我们不愿意再打了。”

“孤军的原籍以湖北为主,也有湖南、山西等地,五十年代初大部分孤军陆续返回家乡,临行前他们都来与母亲告别,母亲总要给他们一笔钱作为路费和安家费。”

即便如此艰难,尊为抗日英雄的遗属,WG时期,凌维诚和子女仍然受到了冲击。

期间,谢晋元的陵墓被砸毁,凌维诚及子女经历多次抄家,大儿子精神失常并于1970年病逝,一女婿更是被迫害致死……

英雄遗属尚且如此,其他壮士及家属的命运又将如何,实在是让人不忍联想。

最后,还是想号召大家走入影院,支持《八佰》这部一波三折的影片。

它或许并不完美,但它所讲述的故事与情怀却值得被看到。

毕竟,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被忘记,英雄更不应被遗忘。

八佰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为守上海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仅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佰人。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一河之隔两种不同的景象,一半繁华景象和一半的战争场面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感触最深的一幕是每个晚上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看着对面的繁华景象,那是他们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环境;对面的学生想要去到对面和军人们为了这个国家去奋斗;一根电缆线看似平凡却是用一个个人的尸体趟过去的,他是四行仓库的军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他是托起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纽带。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淞沪会战便是这部电影的原型。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就加快侵略中华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真实的角度上这部电影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形和人们苦难的生活环境,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然而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我想每个为了这场战争牺牲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的强大,他们为了现在的繁华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碍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们总会努力的跨过它,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我们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我们再也不是那个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

八佰影评八佰结局八佰观后感八佰解析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除夕夜做噩梦惊醒的句子怎么写 除夕夜做噩梦惊醒的句子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种植

本文标题: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

本文链接:http://m.chameiwen.com/article/101467.html

使劲推荐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 法官的情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

除夕夜做噩梦惊醒的句子怎么写 除夕夜做噩梦惊醒的句子有哪些
除夕夜做噩梦惊醒的句子怎么写 除夕夜做噩梦惊醒的句子有哪些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除夕夜做噩梦惊醒的句子怎么写...

2023年除夕天气有雪吗 2023年除夕有雪吗
2023年除夕天气有雪吗 2023年除夕有雪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除夕天气有雪吗 2023年...

除夕夜能吃饺子吗 除夕的饺子可以给别人吃吗
除夕夜能吃饺子吗 除夕的饺子可以给别人吃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除夕夜能吃饺子吗 除夕的饺子...

除夕夜电视节目 除夕电影频道节目单
除夕夜电视节目 除夕电影频道节目单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除夕夜电视节目 除夕电影频道...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1946年除夕是几月几日 1946年除夕的阳历
1946年除夕是几月几日 1946年除夕的阳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946年除夕是几月几日 1946年...

春节守望先锋 2023年守望先锋春节
春节守望先锋 2023年守望先锋春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春节守望先锋 2023年守望先锋...

除夕夜写给朋友的祝福话语 除夕夜写给朋友的祝福话简短
除夕夜写给朋友的祝福话语 除夕夜写给朋友的祝福话简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除夕夜写给朋友的祝福话语 除...

除夕夜想听到的语音是什么 除夕夜想听到的语音是什么意思
除夕夜想听到的语音是什么 除夕夜想听到的语音是什么意思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除夕夜想听到的语音是什么 除...

除夕夜梦见别人做流产手术什么意思 除夕夜梦见别人做流产手术怎么回事
除夕夜梦见别人做流产手术什么意思 除夕夜梦见别人做流产手术怎么回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除夕夜梦见别人做流产手术什么...

精选种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