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_种植_茶美文

茶美文>农业>种植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

时间:2024-06-07 07:37:10 作者:飞来飞去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

客家人的端午节的风俗是什么?

赣南客家端午节风俗习惯 南迁到赣南的客家人,在过端午节时,即保留了中原传统的端午节风俗,也融入了赣南本地土人的习惯,如作艾饭、挂蒲和艾、香草烧汤沐浴等,因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端午节习俗。

关键词:赣南客家 端午节 习俗

阴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起初,每月的初五,都可称“端午”。如《太平御览》载:“仲夏端五。端,初也”古代“五”与“午”通用⑴,故称“端五”。 赣南客家人则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按照客家惯例,出阁的闺女这天都要挑上粽子和其他食品、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每逢阴历初一和十五以及逢年过节,赣南客家人都要前往祭祀土地神,因为“土地神是客家人的保护神”,在端午节这天也不例外。祭土地神时摆上猪头、鸡、鱼(均是熟的)以及3碗饭、3双筷、3怀酒,点燃香烛席地而跪,祈祷土地神保佑全家安好、生产丰收以及其他⑵。现在许多赣南客家人简化了这一仪式,在自家门口点上三枝香以用祭祀。或在庆祝端午节的餐桌上,多添几双碗筷和椅子,以示先人在和自己一起同过节日,以寄望先人的保佑,这充分体现客家人具有浓厚的崇拜祖先的观念。

此外,赣南客客人在端午节这天还有其他的习俗。

(一)艾饭与粽子

在端午节,客家人有作艾饭的习俗。每逢过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艾饭。常用的青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头翁、枸杞叶等。制作方法是将需要的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过的滤干的糯米(加适量的大米)中,用碓舂成米团,添进红糖拌匀,制成块蒸熟即成,之所以每年的端午节期间有这种饮食习俗,是因为农历的五月,客家人称其为恶月,在传统社会地处岭南山区的客家地区,每到这个时期是瘴疠最为盛行的季节,也是人最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的季节。而上述制作艾饭的青草药,几乎都具有去湿热、除百毒等治病功能,且在这个时期又是出产这些草药的季节,故此客家人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形成了这样一套饮食习俗⑶。

赣南俗谚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意思是:吃过端午节的粽子,御寒的衣物就可以收到箱子里了。赣南地区在这个季节由春到夏,天气将变得越来越热。而端午节又与粽子是不可分离的。粽子,古时称“角黍”, 粽子定型伊始就是北黍南糯,粽子始见于北、后重于南的历史特征,是由于北方人口持续南迁、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造成的。粽子文化起源于“祈年”,竞渡始自“禳灾”,“龙崇拜”作为追附义则略后。粽子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美食,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艺术特型食品,是文化积淀最丰富的食品⑷。赣南客家人制作粽子的方法是用泡湿的粽子叶包裹浸透的糯米而成,蒸熟即可食之。其讲究者,则夹入各种可口的馅心。粽子是一种米制的凉食,不仅有独特的色、香、味、形,而且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的确是一种时令佳品。

(二)雄黄酒

五月五日正值春夏之交,赣南地区气温潮湿多变,百虫滋生,是最容易得病的日子,也是瘟疫最流行的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讲:“五月俗称恶月”⑸,而五月五日尤甚。原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端午这天又被认为是五月里最不吉利的一天,古代有人甚至将这天出生的孩子视为灾星而遗弃。其实,古人之所以对五月深恶痛绝,这是因为进入五月以后,天气炎热,瘟疫流行迅速滋生的蚊蝇以及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五毒”开始播害人间。于是,古人便将散发辛香之味的艾草悬挂门前,往房间里洒雄黄酒,以驱除蚊蝇和毒虫。

古人认为雄黄酒具有避免或驱除灾难、祛病和解毒等作用,如《抱朴子》中讲,单服雄黄酒可以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还可使“百病除”,还说“菖蒲益聪” ⑹。出于赣南客地的生活需要,因客地潮湿多瘴气,雄黄则为蛇蝎毒虫之敌,洒喝均有防身之效,所以古时赣南客家人在过端午节时,饮菖蒲雄黄酒以驱病防疫遂成主要风俗之一。

关于雄黄、菖蒲的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又讲:“雄黄酒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驱痰之功效。”因此,端午节客家地区盛行制作菖蒲雄黄酒,用以涂小儿面额,洒地及饮用,以避毒。

雄黄又叫“鸡冠石”,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ASS),是制造砒霜的主要原料,古人也用于制造杀虫剂。据《本草纲目》讲,少量服用雄黄可镇惊痫、泻内毒,外敷有杀菌镇痛的功效,但服用过量会引起神经性中毒,甚至死亡。随着科学的进步,医药知识得到普及,人们了解到雄黄酒具有毒性,喝了会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在端午节,赣南客家人都不在饮用了,但是在赣南有些地方,人们还是会用艾条蘸着雄黄酒往地上洒,用来杀菌驱虫。

(三)挂蒲和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据《荆楚岁时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⑺在端午节,赣南客家人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和悬于堂中,用以避邪去病、驱蚊蝇虫蚁和净化空气。

端午节门上悬挂葛藤,则为客家人特有之俗。赣南客家人也把挂于门楣的葛藤视为驱邪之物,但是与别处将葛藤附会为绑鬼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客家民间传说中却把它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联系起来。据传:唐末农民起义,黄巢造反进入闽粤赣地区。时有妇人背侄牵子,路遇黄巢。黄巢见她背年长小孩而携年幼者而行,非常奇怪,便上前问其原由。妇人不知问者是黄巢,答道:“听说黄巢老爷造反,旦夕即到此处,百姓奔走。此年长者为我的侄儿,父母双亡,实在可怜,恐为黄巢抓去,血脉中断,故背负。此年幼者为我儿,故牵着走路。”黄巢嘉奖其贤惠,于是赫而不杀,并告诫妇人道:“大嫂,不用害怕,我就是黄巢,我们不杀穷人和好人的。您赶快回去,挂黄葛藤于门为标志,即可避祸。”于是,黄巢下令军中,遇门上挂葛藤人家不得杀害。妇人回家后,于是割取许多葛藤挂于村坑的路口,一村男女因得不死。此后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难民靠着悬挂葛藤保住了性命。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于是每逢这天家家都要在门楣上挂黄葛藤,既褒扬那位好心肠的妇人,也纪念保护穷人的黄巢⑻。这便是今日客家端午节悬挂葛藤的由来。

写符贴于门。农历五月五日,每户人家以珠笔写“午时符”贴于门上或墙上。所谓“午时符”,指于午时书写之符。黄色符纸上,画一八卦或一神像,下书“勒令”二字,写着“五月五日午时书破官非口舌,鼠蚁蚊虫一切尽消除” 一类的字样。此俗,是用道教的符咒形式以避“五毒”的,因为道教张天师是客家端午节祭祀的神灵⑼。随着仲夏的到来,各种害虫纷纷出动,故人们以此作为驱除鼠蚁蚊虫之用。

艾与菖蒲均为仲夏时品,且具药用价值。“艾”,又名家艾、艾蒿。据《荆楚岁时》载:“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⑽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和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的防病的作用。

(四)香草烧汤沐浴

端午节这天,客家一些地方还有洗花草浴的习俗。男女老幼都要洗药水澡,客家人相信, “艾蒲洗身,百病消除。”⑾这一天百草为药,洗药草水可以去湿驱瘴以健身。当天太阳未出山,男主人就早早出门,采来带露的枫树叶、桃枝、金银花藤、千里光、猫爪藤等洗净扎好,再加上初一插上门枢的菖蒲、艾枝,用大锅熬水,煮沸后便各自取水洗澡。

香草烧汤沐浴,以祛百病。据光绪《嘉应州志·礼俗》载:“采各香草烧汤沐浴”⑿。仲夏,各种药草已茂盛生长,药性强旺,正是采药佳时。据《夏小正》:“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⒀因此,客家民间地区也流行端午节采药之俗。上述艾、菖蒲、香草等,即是其例。

(五)结尾语

汉民族历史悠久,其民俗源远流长。客家民俗大都是由客家先民从祖居地带过来的,但在丘陵多山的赣南地区,不能不受到赣南地区土著居民习俗的影响。赣南客家端午节在继承了传统的中原端午节风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赣南土族的特色,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端午节习俗,但还是基本保持着汉唐时期中原汉族的特色。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

http://www.tianmiao.com/url/web/zuiku076/duanwu/index.htm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茶卡盐湖6月中旬天气 茶卡盐湖6月中旬穿什么衣服合适

下一篇:更多种植

本文标题: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

本文链接:http://m.chameiwen.com/article/122529.html

使劲推荐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客家人端午节表情包搞笑图片 ...

茶卡盐湖6月中旬天气 茶卡盐湖6月中旬穿什么衣服合适
茶卡盐湖6月中旬天气 茶卡盐湖6月中旬穿什么衣服合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茶卡盐湖6月中旬天气 茶卡盐湖...

五彩手镯端午节图片大全大图 五彩手镯有真的吗
五彩手镯端午节图片大全大图 五彩手镯有真的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五彩手镯端午节图片大全大图 ...

周杰伦6月份出新歌吗 周杰伦6月份出新歌吗是真的吗
周杰伦6月份出新歌吗 周杰伦6月份出新歌吗是真的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周杰伦6月份出新歌吗 周杰伦6...

电子客票实施时间 2022年电子客票
电子客票实施时间 2022年电子客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电子客票实施时间 2022年电子...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端午节的传说书籍有哪些名字 端午节的故事书籍
端午节的传说书籍有哪些名字 端午节的故事书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书籍有哪些名字 ...

端午节大家都团圆吗为什么呢 端午节大家都团圆吗为什么不放鞭炮
端午节大家都团圆吗为什么呢 端午节大家都团圆吗为什么不放鞭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大家都团圆吗为什么呢 ...

端午节小班手语操教案及反思总结 端午手势舞小班教案
端午节小班手语操教案及反思总结 端午手势舞小班教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端午节小班手语操教案及反思总...

6个月宝宝还要哄睡吗正常吗 6个月宝宝还要哄睡吗为什么
6个月宝宝还要哄睡吗正常吗 6个月宝宝还要哄睡吗为什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个月宝宝还要哄睡吗正常吗 6...

济南端午节花灯哪里看的好 2021元宵节济南去哪看花灯
济南端午节花灯哪里看的好 2021元宵节济南去哪看花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济南端午节花灯哪里看的好 202...

精选种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