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野外养殖蜈蚣视频 纯野外养殖蜈蚣图片_种植_茶美文

茶美文>农业>种植

纯野外养殖蜈蚣视频 纯野外养殖蜈蚣图片

时间:2023-09-14 22:23:38 作者:十万毫升泪水

野生蜈蚣如何捕捉

一、野生蜈蚣捕捉:

1、捕捉时间

捕捉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惊蛰至清明捕捉,此时期蜈蚣异常活跃,容易捉到,再加上这时蜈蚣腹内无卵,捉回后不久,便可交配和产卵,当年就能增加蜈蚣数量,为次年发展蜈蚣生产打下基础。若立夏过后,多数雌体潜到隐蔽的地方产卵和蜕皮,较难捕捉。

2、捕捉方法

(1)挖窝诱捕捕捉蜈蚣时,可根据其昼伏夜出的活动特点进行,白天用单齿耙、铁铲等在蜈蚣栖息的地方翻挖土层,掀起石头、砖块,或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其觅食时间,在其隐栖的场所,用电筒或避风油灯寻找。

发现蜈蚣之后迅速用长镊子或竹夹将蜈蚣夹住,把捕捉到的蜈蚣放人准备好的竹萎、塑料袋、小竹篓或广口玻璃瓶内。这种人工捕捉方法虽然简单,但每次所明游捕捉到的蜈蚣数量不多。

(2)引诱捕捉为了一次捉到更多蜈蚣,可用诱捕法。在蜈蚣经常出入的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小沟,沟内放鸡骨头、鸡毛、鸡血或鸡肠、猪骨、猪皮等动物残渣,上面覆以少许的松土或碎石。

如果松土太干则洒点水,保持湿度30%左右。当蜈蚣闻到这些动物残渣散发出来的腥味之后,就会聚集栖息,约每隔10天将沟内残渣翻开捕捉一次,每次捕捉后需要再添加新的食物,覆盖上新的松土、碎石后,洒水保湿。这样,每次可以捕捉到数量较多的蜈蚣。

二、购买蜈蚣

目前蜈蚣养殖一般作为药材,宠物市场很少见有卖活宠物蜈蚣的,可以到当地农村去收购,或者在购物网站上(如:淘宝)进行购买。

扩展资料:

1、捕捉注意事项:

蜈蚣的头部两侧有一对毒颚,捕捉时要尽量避免被咬伤。捕捉时,可以用钉耙或竹片轻轻压住蜈蚣身体,然后用食指准确地按住头部,迫使毒颚张开而不能合拢,再以拇指与中指配合,捏住头部捕获放人篓里。

2、捕捉后种蜈蚣的暂养:

刚从野外捕捉回来的蜈蚣,身体带菌也很多,若不进行消毒处理,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大大提高,在驯化过程中,最终半年成活率一般在1/5左右。在放养时,则应按大小不同分级放人一个缸或是池内暂养。

若是大小不同的几十条放在一个缸内,由于过于密集而容易发生相互残杀,因此,应该在池内先做好窝,放人蜈蚣后喷少许酒,并放一些多汁的蔬菜、瓜果及肉类等伺料,最好放黄粉虫,尽量避免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

由于野生蜈蚣的攻击性较强,若是个体较大的蜈蚣,两条放一容器就会有一条被吃掉的危险。因此,野性及个体较大的蜈蚣,捕捉回来时最好分开单个饲养,驯养一段时间后再合并一起词喂,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另外需注意的是,由于野前槐滚生蜈蚣活体攻击性极强,如果不是自己捕捉,而慧余是采取购买野生蜈蚣方式的话,一定要注意核算成本。一般捕捉者都是在捕到当时就把蜈蚣处死,因为活体野生蜈蚣攻击性强。所以捕捉者一般不愿意捕捉活蜈蚣销售,除非价格提高一倍。

还有很多捕捉者因为怕蜈蚣跑掉等各种原因,使用各种不适合的工具。用不恰当的力道对蜈蚣进行捉拿,导致蜈蚣内伤。若购买这样的活体蜈蚣,成活率一般在百分之几。所以自己不具备捕捉能力的农户最好直接购买优良驯化的种蜈蚣,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及成功率。

参考资料:

蜈蚣怎么养殖?

1、繁殖特点。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

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然后长大至成虫。

2、饲料。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也可作为蜈蚣的食物。

3、养殖池建造。人工养殖蜈蚣可采用缸、池等方式,采用缸养,用破旧瓦缸或陶瓷缸,最好直径在0.5米以上,口朝下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将外边的土拍实。缸内中间用砖或土坯垒起来,比缸面低10厘米左右,坯与缸壁间留有一定空隙。

如果用完整无缺的缸,不要打掉底部,直接在缸中垒土坯即可。一个直径80厘米的缸可放成年蜈蚣200只左右。

蜈蚣必须要立体养殖,蜈蚣池必须要建的适合蜈蚣生存。建立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胡绝毕。

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1平方米养殖蜈蚣在50条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00条。

4、管理要点。要防止蜈蚣逃跑,蜈蚣性急,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蜈蚣很容易逃跑。注意饲养密度,必须按蜈蚣的体长和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做好温度、湿度、光线管理,保持环境安静。所投饲料保持清洁卫生,沾有农药的食饵不能投喂。经裤芹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防止食物、泥土的霉变。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蜈蚣的生活习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

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畏光羞明,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就要据其生活习性,尽宏誉力创造它要求的生活条件。如在饲养场内栽树种草,放置砖块瓦片等都是为满足蜈蚣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养蜈蚣怎么养?

1、挑选饲养盒。

对于饲养盒,我们要根据蜈蚣的大小来进行选择。推荐通风透明的饲养盒,如果没有条件购买专业的饲养盒,也可以用打了通气孔的整理箱来代替。但一定要注意通风性。

2、挑选垫材土。

现在市面上适合蜈蚣的垫材土主要有三种——最常见的椰土、泥炭土(413或422),还有爬虫木块。这三种垫材土都是可以选用的,功能差别不大,主要在于欣赏性。这三种垫材土可以混合使用。选择好垫材土后,要记得定时清理和更换,以避免螨虫的大量繁殖。

3、选择合适的水盆。

水是生命之源,在蜈蚣的饲养环境内一定要准备一个不易被打翻的水盆以保证蜈蚣的水供应。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马虎。

4、提供躲避物。

提供一个躲避物,有利于蜈滑或核蚣找到安全感,有利于到新环境的开食。而且对于饲养盒的美观性和艺术性也有极大的帮助。最简单的躲避物就是树皮了,小伙伴们可以考虑。

5、控制湿度。

对于蜈蚣来说,湿度尤为重要。蜈蚣本身就是喜潮湿阴冷环境的,所以我们饲养的环境也要一样。垫材土的湿度最好能保持到百分之四十以上,且水盆中也一直都要有水。

6、控制温度。

蜈蚣是节肢动物,所以对于温度的要求也非常高。通常来说23-28摄氏度是最好的温度。那么在冬天我们就必须要准备加热垫。加热方法就是常见的爬宠加热方法,就不用多赘述了。

7、喂食方法。

饲养蜈蚣的主要事物就是面包虫和大麦虫。幼体一般是两到三天喂一次,而成体则每周喂养一信掘次便可。根据蜈蚣的体型给予相应的面包虫或者大麦虫的条数。这一点也是蜈蚣饲养中最令人省心的一点。

8、伤口处理。

蜈蚣毒不具团祥有致命性但是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和明显的红肿,这种时候要保持镇定,让伤口在流水下冲洗5~20分钟,在清洗的过程中挤压伤口让毒液尽可能的排出。清洗后用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不要贴创可贴之类的,保持伤口的暴露。处理之后一般一两周就没事了。

扩展资料

研制成粉末

将蜈蚣捉住之后,将头部和尾部用细尖的木棍插进去,之后晒干或者是烤干备用,也可以研制成粉末使用。

1、通经活络

蜈蚣味辛,药性温和,有毒性,主要入肝经。蜈蚣有解毒作用,还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蜈蚣的常用剂量是1~3g。通常是在炉子上面放一块铁板,把蜈蚣放在上面,烤后研磨成粉末后用水吞服,每次使用0.6~1g左右。

2、治疗疮疡中毒

蜈蚣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感染后溃烂久治不愈,经常和雄黄一起合用,还可以治疗疮疡中毒,久治不愈,可以只用蜈蚣内服,也可以合用清热解毒药,外用可以配成膏药,敷贴在疮疡创面上面。

治疗疮疡中毒的时候,可以和蝎子,冰片,穿山甲,麝香,腰黄,蝉衣,五倍子一起合用,有去腐生肌,促进疮疡愈合的作用,另外,蜈蚣还可以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可以口服和外用,这是利用以毒制毒的原理。

3、息风止痉

蜈蚣还可以通活经络,用于因经络不活所引起的头疼,身上疼痛。如顽固性的神经性头疼,风寒湿痹所引起的身上疼痛,多和蝎子,天麻等药合用。另外,蜈蚣还可以用于治疗破伤风引起的角弓反张,有息风止痉的作用,通常和僵蚕,蝎子,钩藤一起合用。

4、治疗久治不愈的窦道,瘘管

蜈蚣还可以治疗久治不愈的窦道,瘘管,如骨髓炎和骨结核由于治疗不及时所造成的通向皮肤的管道,治疗的时候可以一条或几条蜈蚣,新鲜的也行,干的也行,焙干变黄后研磨成细末后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

上一篇:稻梗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稻梗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作用

下一篇:更多种植

本文标题:纯野外养殖蜈蚣视频 纯野外养殖蜈蚣图片

本文链接:http://m.chameiwen.com/article/32653.html

使劲推荐

上海市淡水鱼养殖区地址 上海淡水鱼养殖场
上海市淡水鱼养殖区地址 上海淡水鱼养殖场

新姚村地址在哪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新姚村新姚村位于石湖荡镇东侧,东濒斜塘江与张庄村...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精选种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