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的条件是什么_种植_茶美文

茶美文>农业>种植

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时间:2023-09-09 18:39:05 作者:白先生

引起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疾病的发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致病因素的刺激,包括机械性刺激、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和生物性刺激四大类。如拉网、运输、擦伤、药物中毒、水体污染、氨氮超标、亚硝酸盐超标、病毒及细菌的感染、寄生虫寄生、有害藻大量繁殖等;二是机体缺乏必需的物质,如缺氧,缺乏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和矿物质等;三是兄搏机体本身的改变,如各种过敏性疾病等。
疾病的发生除有致病因素外,还要有一定的发病条者尘贺件。疾病的发生条件大致可分为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两大类。机体因素如养殖种类、年龄、健康状况等,机体抵抗力越强,越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外界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水质、饲养管理等。在气候突变、水首派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当时,若鱼体抵抗力下降,则很快引起疾病的发生。

怎样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水产动物疾病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现将一般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彻底清塘。池塘是水产动物的生活场所,其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做好消灭病菌、清除敌害的工作。各种疾病的预防,首先也是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干塘清塘:这种方法简单,效果也比较好。就是把塘水车干或放干,挑去一层淤泥(淡水池塘可作农业肥料,对海水淤泥应运送到稍远处,防止回流原池),然后让塘底冰冻并曝晒,以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坡上的杂革,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

生石灰清塘:车干或放于水后只剩6-10厘米水深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可按每亩水深l米用125-150千克的量来计算。一般7天后可放养。生石灰能杀死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但是,在水较深的情况下,生石灰带水清塘除害效果不太理想,这是应注意的问题。

漂白粉清塘: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每亩水深l米用13.5-15千克,化水后均匀泼洒全池。一般3-5天可放养,漂白粉清塘效果与生石灰清塘相同。

生石灰、漂白粉混合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0千克、漂白粉6.5千克。7天后可放养。

使用生石灰清塘还应掌握生石灰性干燥易吸湿的特性。存放时间较长、已风化成粉状或已发好的熟石灰,清塘效果极差,不可用。应选用质量好的块灰。

无论用何种药物、何种方法清塘,由于水温不一样以及各种养殖品种对药物的忍耐程度不同,放养前都必须用放养的品种试一试,渔民叫试水,证明毒性确实消失后,方可大批放养。

(2)搞好水体环境。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如水质肮脏发臭、肥而不爽,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措施,改善永体环境。

(3)注意操作。当操作不细心,水产动物体表受伤时,就往往造成细菌、霉菌和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拉网、转塘和运输时,操作必须过细,不能马虎,以免养殖对象受伤,感染疾病。

(4)做好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是根据我国渔民长期养鱼实践,总结出的积极防病措施,也适合其他品种的养殖。①定质:饲料要新鲜、清洁,腐烂变质的不能投喂;②定量: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水的肥瘦、个体大小和吃食情况,适量投饲;③定时:投饲要有一定时间,一般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饲较好,这样可以养成定时吃食的习惯;④定位:固定位置投饲,养成养殖对象在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食台应设置在投饲方便、向阳的塘边为好。

(5)做好药物预防。在疾病流行季节和放养苗种时,进行药物预防,也是防止水产动物生病的重要措施。具体地说,用什么药,采取什么方法,在各种疾病的预防方法中都有交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说,药物预防包括菌种药浴、全池泼洒药物、投喂药饲、食场和工具消毒等措施,应该认识到这些措施都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6)免疫预防。免疫就是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而不会发病。免疫预防是行之有效的、很有价值的预防途径。关败逗于鱼类和甲鱼的免疫预防已有成功的报道,效果是肯定的,渔农应掌握信息,购买疫苗或自制疫苗,应用于生产。

(7)生态学预防方法。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渔工在发现鱼有病或不正常时,往往喜欢将鱼搬移到另一个塘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发病或死亡等情况的继续发生,这就是利用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蔓延的目的。近年左文功等采用回避发病高峰、控制放养规格的生态学方法养两茬草鱼种,提高草鱼成活率。以及廖翔华等研究饼形碘泡虫,发现这种病原体只感染幼鱼,在成鱼中不会出现,提出将成鱼塘和育苗塘轮流使毁毁用,即用成鱼塘育苗,结果在成鱼塘培育的草鱼苗几年内均未出现孢子虫。这些都属于生态学防病的范畴。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应该提倡。

(8)做好检疫纤枯备工作。从外地购进苗种时,应邀请有经验的鱼病工作者,协助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进苗种,不购进有病苗种,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养鱼有哪些疾病,如何防治与治疗?

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的类型
1、寄生虫类鱼病
水不仅仅是鱼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同时还是微生物和病菌的滋生繁殖场所。
若鱼塘的消毒工作和水质处理没有到位,很有可能会出现寄生虫,寄生到鱼类身上就会引发多种病害。
最常见的寄生虫有车轮虫、环虫等。
这些寄生虫对于鱼类来说都具有严重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导致鱼类的死亡。
车轮虫是由于其在水体中运动时呈现出车轮形状而得名。
车轮蛀要附着在鱼类皮肤上繁殖,随着车轮虫的生长,渐渐移动到鱼的鳃部。
被寄生的鱼类在发病开始阶段头部会形成白色病变特征。
在水中活动形态也会出现明显变化,病情逐渐加深,头部的白色病变会逐渐由白转黑,病鱼在水中游动状态也会变得更加焦躁。
病情发展到后期,病鱼身体表面会发黑,游动剧烈,速度加快,严重时会导致病鱼死亡。
鉴别车轮虫病害的标准是鱼类的游动状态和体表特征。
因为车轮虫病很有可能导致鱼类死亡,并且其快速繁殖,能够导致大规模传播,因此具有极高的危害性。
环虫和车轮虫类似,也是常附着在鱼类表皮或鳃部进行繁衍,但环虫在侵入鱼类身体后会在感染位置分泌许多粘液;这些粘液若是在鱼鳃中分泌,则会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导致鱼在水下出现缺氧窒息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环虫病害在幼鱼期较常发生,成鱼对于环虫病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强,死亡率相比幼鱼更低。
2、细菌类疾病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具有针对细菌的免疫系统,对于细菌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鱼类表皮鳞片外部分泌一层粘液,这些粘液不仅让鱼的身体更滑,从而降低水体摩擦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抵抗细菌的侵入。
所以这层粘液可以视作鱼类的兔疫系统,但还是需要重点注意一些细菌感染导致的鱼病,如烂鳃病、肠炎、赤皮病等。
这3种细菌类疾病的患病位置和发病机理都具有明显差异。
烂鳃病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导致鱼类鳃部病变腐烂的一种病害。
鳃是鱼呼吸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哺乳动物的呼吸道类似,若是鳃受到细菌感染,那么必然会对鱼的呼吸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鱼因缺氧窒息死亡。
肠炎是鱼消化系统疾病,与人患肠炎类似,会出现明显的腹部膨胀现象,并且食欲衰退甚至不能进食;最后导致死亡。
赤皮病是由荧光极毛杆菌所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类病原体具有繁殖快、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等特征;若未能及时防控或治理,很有可能会波及整个鱼塘,出现鱼类大范围死亡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患赤皮病的鱼周身鳞片相继脱落,露出红色且附有多处出血点的皮肤[1]。
02
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1、鱼病的针对性治理
(1)鱼类车轮虫病
鱼类车轮虫病的防治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通过KMnO4进行药浴浸泡,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并加入1g左右敌百虫,药浴后可以在1d之内杀死车轮虫。
(2)指环虫病的防治
对于指环虫病来说,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每米水用90%晶体敌百虫200~300/亩的规格进行泼酒,在泼酒过程中需要保证泼酒的均匀性;池塘全面泼洒甲苯咪唑,具体使用剂量详见说明书,但部分鱼类,如日本鳗,需要谨慎使用。
(3)鱼类烂鳃病
在饲料中进行药物拌和投喂治疗,大约100kg鱼饲料拌药氟哌酸20g、土霉素3g,持续投喂7d时间,再利用碘类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可以有效灭活病原体。
此外,细菌在6%食盐水中便难以存活,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加入食盐来控制病原体;在鱼塘中进行均匀喷酒,从而起到烂鳃病的防治效果。
(4)肠炎病的防治
鱼类肠炎病的防治需要在日常的饲料投喂上着手,提高投喂管理,而治疗用药也需要在饲料中进行拌和投喂。投喂新鲜的配合饲料,投喂时最好达到80%饱度,在投喂过程中需要做到定时定量;在肠炎病的流行季节需要在饲料中拌和大蒜素,以20d为1周期的形式投喂,每周期投喂3d。
使用二氧化差迹氯、强氯精等消毒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并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使用大蒜素这类药物拌和饲料投喂,连续投喂3~5d。
(5)赤皮病的防治
对于鱼类赤皮病的防治来说,需要在养殖期间做好以下世激几点在鱼苗放养、成鱼捕捞、养殖过塘等方面需要小心操作。
避免对鱼造成伤害轮捕轮放捕鱼需要控制在3次之内,在捕捞完毕后需要对鱼塘进行消毒处搜庆袜理:
每米水深利用生石灰以10~15kg/亩的用量进行泼酒:使用强氯精以及二氧化氯等药物进行消毒。
同时可以利用磺胺甲氧嘧啶150~200mg/kg的用量与饲料拌和投喂,每日投喂1次,连续投喂3~5次即可[2].
2、提高养殖技术
(1)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
水质环境直接决定了鱼类生长的环境质量,同时降低病原体和寄生虫的出现,抑制其生长繁衍。
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水质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病原生物的出现,提高水体整体质量,为类提供更加干净且适宜生存的环境。
养殖人员需要按时进行清水注入,从而减少水塘中有害物的留存。
若处于高温季节,养殖人员还可以适当加入水质改良剂,在提高水塘水体质量同时提升溶解氧的含量。
同时还需要提高检疫力度,对鱼种传染病源生物进行重点检疫。
定期对水塘进行消毒处理,还需要对饲料和其它养殖工具进行消毒,为鱼类创设更加安全的生存空间。
(2)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对于鱼类常见病害来说,提高鱼类自身的抗病能力其实是成效最为明显的办法。
因此养殖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情况,如鱼类品种、常见病害类型以及环境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从而有效规避病害的发生。
需要结合鱼类的养殖条件和技术条件等进行分析,在鱼类的放养规划上实施调控;根据鱼类的生长状况与水体条件规划合理的饲料投喂方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起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3]。
(3)提高养殖巡塘力度
在水产养殖期间,需要每日进行3次巡塘,要是观察水体质量,如颜色、透明度等,以及鱼类的摄食状况,并结合鱼的体表特征和行动特征分析有无发病情况。
同时观察池塘有没有出现浮头现象,特别是早晨,早晨的水塘常常会泛池,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若鱼出现不按时吃食,或吃食摄入量过少等问题,并在行为上出现异常:
如暴躁不安、水面徘徊等,则需要立刻将可疑病鱼进行捕捞并进行检查,若发现病害,及时解决。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水产养殖期间鱼的动向与养殖状态进行记录,为之后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上一篇:济宁正规的肉牛养殖场有哪些地方 济宁正规的肉牛养殖场有哪些呢

下一篇:更多种植

本文标题: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水产养殖疾病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m.chameiwen.com/article/29462.html

使劲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精选种植标签